传统雨量计只能提供其安装点位的降雨信息,无法反映周边区域的降雨情况。降雨在空间上往往是不均匀的,特别是在复杂地形或强对流天气下。辉阳智联的雷达雨量计的一项革命性功能,就是其具备一定的空间感知能力,能够测量其覆盖范围内(通常是一个小区域,如直径数米到数十米的圆锥体区域)的平均降雨量,而非仅仅一个点。
雷达雨量计如何实现“面”测量?
一、波束覆盖区域:雷达雨量计发射的雷达波束具有一定的张角(如10°-30°),形成一个向上扩展的圆锥形探测区域。这个圆锥体在地面或某个高度平面上覆盖的面积,就是其测量的“有效区域”。
二、体扫测量:该圆锥体内的所有雨滴都会对回波信号产生贡献。雷达雨量计测量的结果是这个探测体积内所有雨滴散射信号的综合反映,代表了这个空间平均的降雨状况。
三、克服局部代表性不足:相较于单点雨量计可能因微地形、风等因素导致测量值不能代表周边区域,雷达雨量计的“空间平均”特性使其测量值更能反映其覆盖小区域的整体降雨情况,数据更具代表性。
这项功能的巨大价值体现在:
1、更准确反映局地降雨实况:在城市街区、山坡、农田等小尺度区域,降雨差异可能很大。部署辉阳智联的雷达雨量计,能获得更符合该区域实际的平均降雨量,避免单点数据的偶然性。
2、提升水文模型精度:分布式水文模型需要输入空间分布的降雨数据。雷达雨量计提供的具有空间代表性的数据,是校准和驱动这些模型、提高径流预测精度的宝贵输入。
3、优化城市内涝预警:在城市易涝点部署雷达雨量计,其空间平均降雨数据更能反映汇水区的实际入流情况,提升内涝预警的准确性。
4、辅助精准农业灌溉:在大型农场不同区域安装雷达雨量计,可获取各区块的实际有效降雨量,指导分区变量灌溉,节约水资源。